查看原文
其他

新中国十周年“十大建筑”的前世今生

叶子叶子洋 CA当代建筑 2021-01-25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建国十周年,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国庆献礼,以展示年轻共和国所取得的成就。北戴河会议之后,相关工作迅速展开。1958年9月5日,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万里召集千余名建筑工作者开会,传达了中央关于筹备庆祝建国十周年的通知,要求在建国十周年到来之前,改造好天安门广场,建好人民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国家剧院、军事博物馆、科技馆、艺术展览馆(即北京美术馆)、民族文化宫、农业展览馆,加上原有的苏联展览馆(即北京展览馆)。这就是最初确定的“十大建筑”。

在一些建筑开工后,原有的计划发生了比较大的调整。考虑到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工期紧张以及各种其他困难,十个项目如果同时上马,注定一些工程无法按期完工。在此情况下,凸显文化功能的科技馆、美术馆、国家剧院缓建,革命博物馆与历史博物馆合并为一馆。而当时在建的钓鱼台国宾馆以及更具现实应用功能的华侨大厦(已被拆除,现已重建)、民族饭店、工人体育场、北京火车站代替前述推迟项目,成为最终确定的国庆献礼“十大建筑”。

“十大建筑”总面积超过67万平方米,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智力,当时除了组织北京的34个设计单位之外,还邀请了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30多位建筑专家,进京共同进行建筑方案创作。建筑专家、教授、工人、市民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人们对各项工程先后提出了400个方案。工程普遍采取边设计、边备料、边施工的模式,通过统一指挥调动,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从1958年9月确定国庆工程的建设任务到1959年9月国庆十周年前夕,“十大建筑”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建成竣工,可谓史无前例,成为中外城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毛主席审查天安门广场方案

周总理审查人民大会堂方案


人民大会堂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包括万人大礼堂,5000人宴会厅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楼三个部分组成,大小厅室有100多个。1958年10月18日开工,1959年9月建成。

经过前7稿方案的探讨,专家组共做出84个平面图,189个立体图。之后又请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局分别组织少数有经验的建筑师,在发往全国的8个方案的基础上各做一个综合方案,以便最后提请总理审定。1958年10月14日,周恩来审查了专家组送交的由清华大学、北京建筑设计院和北京市规划局设计的3套方案。他首先详细地看了3套方案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同时,还反复查看了规划局的设计方案,从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并一再征求在场同志的意见,最后决定采用北京市规划局的设计方案。周恩来总理在国庆十周年时,对这项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这样大的建筑只用了十个多月的时间就建成,它的精美程度,不但远远超过我国原有同类建筑的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属于第一流。”

人民大会堂(1959年)

人民积极投入大会堂建设

时至今日,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人民大会堂(近照)

人民大会堂(近照)

人民大会堂(近照)

万人大礼堂

内部顶棚

金色大厅



中国历史博物馆前身是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建于1912年,馆址最初在北京国子监旧址,1917年迁至故宫午门、端门及东西朝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博物馆事业十分重视,于1958年8月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兴建新馆,馆舍在次年9月落成,定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前身是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于1950年3月。筹备处最初设在北海团城,不久迁入故宫西华门武英殿。1958年10月开始在天安门前修建新馆,1959年8月落成。1960年8月定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61年7月1日正式开放。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初恢复两馆原建制。

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老照片)

首次展览时的景象

2003年2月28日,两馆再次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2004年3月26日,国家博物馆向11个中外投标单位发出了招标文件。在近3个月的方案设计中,各投标单位均投入了最强的设计力量,由世界顶尖级的建筑大师主持设计。经过评审委员会两轮评选投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与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投标方案,在国家博物馆方案竞赛中,最后中标,从而获得了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的设计权。

2007年3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举行动工仪式,老建筑拆除开始。2011年3月1日,改扩建工程竣工典礼在新建成的西入口大厅举行。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15万平方米。建筑由两轴两区构成。两轴为:由西门到东门的东西轴线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轴线。两区为:由中轴内中央大厅分隔的南北两个展区。西门面向天安门广场,与人民大会堂相对。南北艺术长廊长260米,高28米;顶部有368个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井,有着独特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等作用。楼顶有近2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地,表现出了环保和节能的理念。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馆藏文物进一步充实,专家学者队伍进一步加强,逐步发展成为历史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兼备、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博物馆,成为中国文物博物馆界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中心,成为集教育、观赏为一体的公众学习的课堂,成为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后)

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后)

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后)

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后)

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后)

中国国家博物馆(扩建后)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复兴路北侧1958年10月12日动工,1959年7月29日竣工,同年10月开始内部预展,1960年8月1日正式开放。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占地面积9.37万平方米,展览大楼建筑面积60557平方米,中央7层,两侧4层,展馆面积近5万平方米,主楼高94.7米,正门上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匾额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博物馆,由古代战争馆、近代战争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馆、抗日战争馆、全国解放战争和兵器馆组成。藏有6000余件珍贵的文献、实物、照片、图表和模型。这里展示从古代战争经近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特点,是兵器纵览和兵器知识的总汇,从刀枪剑戟到现代各种精良的枪械,从木牛流马到各种坦克战车,从木船到各式舰艇,从飞鸽传信到火箭上天和卫星转播,从鞭炮地雷炸弹到战略核武器。还展示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反抗侵略和压迫,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讴歌中国历代的战斗英雄和杰出的军事家,展示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赞颂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1959年)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老照片)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老照片)

1962年,毛主席亲笔题写馆名    

2017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2017年12月,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军博展览大楼加固改造工程于2010年7月立项,批准建设规模14.8万平方米,投资15.4亿元。工程分为抗震加固和新建扩建两部分,其中,抗震加固3.3万平方米,新建扩建11.5万平方米。工程于2012年9月21日举行开工典礼。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近照)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近照)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效果图

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内景


全国农业展览馆作为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其地理位置、规模、布局和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1959年正式落成后,举办了建国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建国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开创了京城近40年的展览历史。

从此,全国农业展览馆名震京华,令世人瞩目。全馆占地52公顷,拥有10座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展览馆,建筑总面积达25000平方米;同时,有广场3个,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如此大的展馆面积和广场面积为京城展览场馆之最,特别适宜举办含有大型机械的展览会,一些大型展览非它莫属。馆区树木成荫,繁花似锦,湖波荡漾,与回廊亭台、碧瓦黄檐古典建筑群交相辉映,环境十分优美,是北京唯一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园林式大型展览馆。

展览馆地处首都繁华的国际商贸区,与外交使馆一路之隔。农展馆周围2公里内座落长城饭店、昆仑饭店和燕莎友谊商城等星级饭店、商务写字楼和健身中心就达200多家,是北京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带,食宿十分方便。独特的社区环境和良好社会声誉,使在农展馆举办的各种展览经常是中外客商聚集,热闹非凡,效益极为显著。如八十年代全国服装展览,每天接待达观众10万人,其观众流量创历史记录。在中国汽车市场异常冷清九十年代初,农展馆汽车自选市场却空前火爆,轰动京城,闻名全国,现货严重不足,使主办单位始料不及,一度陷入被动。 

全国农业展览馆(老照片)

全国农业展览馆(老照片)

农展馆新馆于2004年11月8日奠基,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新馆采用大跨度独立柱基张弦式管桥架结构,长152.5米,宽86米,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最高处达15.6米。新馆的建成,大大提升了我馆承接大型展览的能力,也成为我馆展览租赁的一大亮点。2017年12月,全国农业展览馆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全国农业展览馆(近照)

全国农业展览馆(近照)

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



“十大建筑”具有政治意涵的同时,也具有现实的应用功能。在1958年9月周恩来主持的一次讨论国家剧院设计方案的会议上,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吕正操提议能否建设一座新的火车站,作为首都的大门,以代替已十分破旧的前门火车站。这一提议受到会议参加者的大力支持,最终在周恩来的批准之下立项并于1959年9月竣工,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铁路客运站,跻身于“十大建筑”名录。北京火车站位于建国门内大街迤南,是全国铁路客运的重要枢纽。北京火车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万平方米。1959年1月20日破土动工,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参与站舍大楼设计的有杨廷宝、陈登鏊、戴念慈等人,及当时的国家建工部第一建筑设计院和南京工学院。毛泽东主席题写了“北京站”站名。


北京火车站(1959年)

北京火车站(1960年)

进站大厅(老照片)

候车大厅(老照片)

旅客餐厅(老照片)

如今的北京站虽然历经多次修建,建筑依旧是当年以7个月20天时间竣工完成的这幅躯干:建筑整体立面为三部分,左右对称——两座八角重檐琉璃瓦顶的钟楼之间,是有着“双曲扁壳”屋顶的中央大厅,屋顶下是4个边拱,分别以4个角柱支撑。面向车站,能看到相应的圆拱玻璃钢窗在边拱下方垂落。两座钟楼各向东西延伸双翼,末尾各有一座角楼。

截至2017年底,北京站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车站布局为纵列式,分为到发场、交接场、调车场。北京站站舍大楼坐南朝北,东西宽218米,南北最大进深124米,建筑面积71054平方米。站前广场面积40000平方米。北京站站台为中国铁路系统内第一个设有无站台柱雨棚的车站,北京站的无站台柱雨棚覆盖面积81887平方米,柱距大约33至34米,最高高度为13米。雨棚以横跨站场、长170米的桁架为基础,通过以悬挑部分、中间下挂部分、中间上部3种形式的檩条连接波浪形的钢板,达至站台视觉通透的效果,实现包括基本站台在内的所有站台无柱。

车站平面为前候车厅后站台中轴对称式布局,立面以两翼拱卫着中央。具体的造型和装饰则取材于中国传统建筑,但又加入了新的结构形式,两翼的候车厅采用平顶,中央部分是由两个钟楼侍卫着中心带有扁壳屋顶的大厅。大扁壳为35米×35米,采用预应力边缘构件。除大厅外,高架候车厅也采用扁壳屋顶。两翼房间窗上沿用曲线形式和中心大厅协调统一。立面上采用了大片整齐的玻璃窗,创造出一种轻快、明朗、大方、新颖的车站建筑形象。在材料色彩上,大部分采用浅米色面砖,在中心及两翼部位的柱子和花格采用白色剁斧石。


北京火车站(近照)

北京火车站(近照)

北京火车站(近照)

北京站大厅的双曲扁壳屋顶

多说一句:历史上的北京火车站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火车站,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并先后易名为前门站、北平东站、北京站。该站1959年停用,60年代改造成铁道部科技馆,后改建成北京铁路职工俱乐部、北京铁路文化宫。70年代为修建地铁,除保留了钟楼和部分墙体外,其余部分拆除改建,但建筑外观基本保存了欧式建筑风格的历史原貌。90年代改建为商城。2005年老车站恢复原貌。2008年改建为北京铁路博物馆,2010年改称“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1958年9月5日,北京工体项目被正式确定为首都工人阶级向建国十周年的献礼工程。随即,建设者们用11个月零13天的时间将工体项目工程全部建设完成。1959年9月13日,一座巨大的椭圆型建筑,在当时北京东郊的一片大苇坑上拔地而起,成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能容纳7万观众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工人体育场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整个体育场为椭圆形混凝土框架混合结构,南北长282米,东西宽208米,有24个看台。工人体育场能够进入“十大建筑”也是由于其独特的功能,它是建国初期少有的几处能够承载万人狂欢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这里召开,此后有多次全国或国际性重大体育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北京工人体育场(1959年)

北京工人体育场(老照片)

北京工人体育场(老照片)

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

1986年为承办四年后的第十一届亚运会,工人体育场进行了历时3年的大规模改建工程。改建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已成为中国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比赛场地。2006年4月18日起,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工人体育场奥运改扩建工程对体育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改造后的体育场重新焕发了青春活力,成为可容纳观众坐席62000人规模的奥运会足球比赛场,场内设施完全满足奥运会足球比赛技术标准要求。拥有24个看台,可容纳71112名观众的大型场馆。体育场开辟了能容纳4支球队的高标准休息室,室内设有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等设备。4个休息室每间都有100平方米;两个裁判员休息室、兴奋剂检测中心、医务室和国际体育组织特派员工作间。新建的新闻中心,内设同声传译设备。在二楼邻近主席台的右侧看台上,开辟了400个文字记者坐席,每个记者座位下都附有电源和电话插孔。2007年,这座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的老建筑,被北京市政府批准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

在正门北大门,一组运动员的雕塑群像迎面矗立。广场两侧建有国旗区,40根高12米的旗杆围成一个圆形。乳白色的体育场外墙采用现代化新型雕塑喷涂工艺装饰,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门窗点缀其间,庄重典雅。体育场中央是绿草覆盖着的足球场。8条400米长的红色塑胶跑道环绕一周。四面看台上是红、绿、蓝、黄、棕5色玻璃钢座椅,色彩明丽夺目,看台上方覆盖着大罩棚,其中东西罩棚挑梁悬空向内延伸至18米,上面安装了352个高压铸铝金属卤化物灯,夜晚比赛时灯光全部开启,场内亮如白昼。场内音响设备均匀地悬挂在罩棚下,声音清晰、柔和、悦耳。主席台用平山红大理石装饰,两侧有50间观察室,室内装有现代化通讯设备,记者可以从这里向世界各地传递比赛信息。在体育场南端的看台上,有亚洲最大的电子显示装置,它的长度为44米,高度是11米。彩色大屏幕的显示面积是98平方米, 能从不同角度,显示运动场上角逐的情景。 是当年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场。

北京工人体育场(近照)

北京工人体育场(近照)

北京工人体育场(近照)



东临西单繁华商业区,北靠金融街,民族文化宫是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民族文化宫建于1959年9月,它的建立,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中国56个兄弟民族平等、团结、进步、繁荣的象征。民族文化宫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主楼13层,高67米,东西翼楼环抱两侧,中央展览大厅向北伸展,飞檐宝顶冠以孔雀蓝琉璃瓦,楼体洁白,塔身高耸。整个建筑造型别致、富丽、宏伟、壮观,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

民族文化宫的实施方案东西长185.78m,南北纵深105m,全部建筑面积30,770m2。中间部分为重檐琉璃瓦屋顶的塔楼,两翼为三、四层的混合结构。塔楼的底层是中央大厅,塔楼内各层为陈厅,“十层到最高的十三层是了望亭、塔楼,和北海的白塔一样高。站在了望亭上,可以俯瞰首都全部景色。”塔楼后面是两层建筑:一层是综合性展览大厅;二层是一个可藏书60万册,附有大阅览室和资料室的图书馆。塔楼两侧是三层建筑,主要是展览厅。

北京民族文化宫(老照片)

北京民族文化宫(老照片)

民族文化宫主楼顶层眺望天安门广场

民族文化宫首层门厅的浮雕“四幅六米多长,二米多宽的汉白玉浮雕,雕塑着在我国和平、友爱、团结的大家庭里,过着幸顾福满生活的各族人民的形象。”

实施方案的首层平面图(局部)

民族文化宫塔楼剖面图

民族文化宫曾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列为新中国一宫,1999年被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届大会选为“当代中国建筑艺术精品之一”,1994年在北京“我喜爱的民族风格建筑”评选活动中,荣列五十座中选建筑榜首。1998年开始,国家投资1.6亿元人民币,对民族文化宫进行抗震加固和全面装修。民族文化宫下设展览馆、博览馆、图书馆、宾馆、大剧院、娱乐城等机构和设施,集文化交流、餐饮、娱乐、办公为一体,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理想场所。其中,民族文化宫展览馆拥有3400平方米的五个展览大厅和雄厚的展览组织、设计、施工力量。主要从事组织,承办国内外经济、文化展览、展销会;向社会各界提供展览场地、展览设备租赁;承接各种展览会的总体设计、美术制作;组织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并设有巨幅广告牌,为企业及其产品设计制作广告。

民族文化宫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内设博物馆、中国民族图书馆、中国民族画院、中国民族年鉴社、展览馆、民族文化宫剧院、宾馆等近20个涉及文化事业、经营及职能管理部门。具有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举办民族展览,收藏和研究少数民族文物、文献,提供民族书刊,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承办民族活动及商业演出等多项功能,是中外人士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窗口。

北京民族文化宫(近照)

北京民族文化宫(近照)



民族饭店和民族文化宫是两个位置临近、用途不同,但又有一定联系的独立建筑。1956年民委会曾提请国务院审查建造民族饭店23,800m2的计划并经国务院批准。1957年8月国务院审核民族文化宫建设方案时,又批示“民族饭店暂时不建,今后如果北京市需要增加饭店的时候,可以商得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同意后,优先建造民族饭店”。但在进行民族文化宫设计时仍考虑了将来续建民族饭店的可能,如1957年张镈在第15号方案中就曾说明“民族饭店在文化宫西侧”。这在50年代末堪称中国"五星级"饭店。在建筑技术上是北京第一个采用预制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

民族文化宫和民族饭店是国庆十周年的重点项目,它们的兴建集中体现了新中国建国以来建筑业的成就,是设计水平、技术水平和施工组织管理水平迅速提高的结果。其不论造型设计和施工组织均特点鲜明,并确实地对改变首都的城市面貌,以至对之后城市建设的方展方向都发生了深远影响,“有足多者焉”,在新中国建筑史上自有其地位。

北京民族饭店(1959年) 

北京民族饭店(老照片)


民族饭店首层平面图

民族饭店施工总平面,显示7座塔吊的位置及操作范围

北京民族饭店于2005年换上了豪华的新装,外观雄伟高大,华贵典雅,集典雅的东方韵味与经典的欧洲风范于一体。512间商务客房舒适典雅、特色餐厅誉满京城,同时还拥有多个大型的现代化会议厅,设施完善,品质上乘。2004年国际奥组委指定北京民族饭店为2008年奥运会接待饭店。能在林立的酒店脱颖而出,不仅见证了民族饭店的实力,同时也给予了民族饭店新的激励。

北京民族饭店(近照)

北京民族饭店(近照)



钓鱼台国宾馆于1959年国庆前夕建成,至今已接待130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下榻,并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事国务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已经先后接待来自世界各国的总统、国王、总理近1000人次,是一处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媒体瞩目的地方。

古钓鱼台是北京西郊著名的园林之一,因金章宗皇帝(公元1168年-1208年)在此筑台垂钓而得名,园区南北长约1公里,东西宽约0.5公里,总面积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湖水面积5万平方米,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至清代,乾隆皇帝敕命疏浚玉渊潭并在此兴建行宫,收为皇家园林。将玉渊潭疏浚成湖.乾隆皇帝命修台座.并题写了"钓鱼台"三字。

1958年在此兴建国宾馆时考虑到历史情况.研究后决定将国宾馆冠以钓鱼台之名。国宾馆内15幢相对独立的宾馆建筑。与服务楼.小礼堂等辅助建筑.共同坐落于花坛、草坪之中。与修建的人工湖、小桥、亭台相互映衬,依托。成为一座具有传统园林风格的艺术精品。 现代的国宾馆园区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58年至1959年在古钓鱼台风景区基础上扩大修建,用做来访国宾的下榻及会晤、会议场所,是中国国家领导人进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更是国家接待各国元首和重要客人的超星级宾馆。

钓鱼台国宾馆(1959年)

钓鱼台国宾馆(近照)

钓鱼台国宾馆(近照)

钓鱼台国宾馆(近照)


北京华侨大厦,在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倡议下建成,因此得名。周恩来在解放初期就向海外侨胞承诺,要在北京为侨胞建个家。20世纪50年代末建成的北京华侨大厦曾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在建国十大建筑中,它规模最小。

北京华侨大厦(1959年)

北京华侨大厦(1959年)

1988年,旧华侨大厦被拆除重建,新建成的华侨大厦由芬兰波利玛卡公司和北京市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与中国铁道总公司联合重建。1992年重新开业,2003年又重新装修。目前是商务型五星级酒店。建筑结构专家胡世德认为,当时由于投资有限,原来的华侨大厦建筑面积13343平方米,新华侨大厦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是原来的3倍,主体结构采用了现浇框架支撑,客房非常宽敞明亮,变身为充满现代味道的五星级酒店。在建设过程中,也采用了新方法——原来的砖混结构,改成了混凝土结构,采用现代化、机械化施工方法。

在装修后,华侨大厦整体硬件设施步入京城一流行列。卫生间新增单独淋浴间,国际流行的黑色理石更显豪华高贵。改造后的大堂富丽堂皇,高贵典雅,极具现代风格。15米高的落地玻璃,使大堂格外明亮透彻,大堂顶部蓝天白云设计自然协调。咖啡厅自助餐更是物超所值。多功能厅、宴会厅及会议室是举行学术研讨、商务会议、私人宴请以及国际大型活动的场所,尤其是多功能厅能容纳300位宾客,更可用活动墙分成三个宴会厅,可提供无线上网及视频会议设施。

北京华侨大厦新貌

“十大建筑”的建设时期虽然正值1958―1959年国家“大跃进”时期,但无论从建筑质量还是从建筑美学的角度,它们都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在设计、用材、工艺等方面都十分考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早已成为经典作品。“十大建筑”全部由中国本土建筑师、设计师设计,风格多元,兼收并蓄,在钢筋混凝土的外表下,营造出独特的美学特征,开启了中国本土建筑设计对民族化探索的最初步伐。


资料来源 

https://www.zcool.com.cn/work/ZMTk5ODkwMDg=.html

https://www.sohu.com/a/146091632_693995

http://www.chinaasc.org/news/122790.html

http://www.zhjs.cc/article-47330-1.html

http://www.bjjs.gov.cn/bjjs/gcjs/sznj/slxz/436496/index.s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31515e0100xvsx.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103/14/9165926_603638420.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0611/07/27414215_566656837.shtml




一周热门导读:

建筑摄影:活下去!国庆建筑摄影指南奉上!

建筑展览:国庆哪里有人少又好玩的地方?不如去看建筑艺术双年展吧

大师作品:House Vision——十座房子,未来之家

案例总结:底特律新建“漂浮光柱”,照亮夜晚的城市!

秋天建筑:墙外昼夜均,檐下寒暑平 | 秋分建筑

建筑趣闻:中国建筑四大类别你都知道吗?

建筑周边:月是故乡明,“乡愁”何处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